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_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日期:2022-07-0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88    评论:0    
核心提示: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内地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关于两岸关系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如何写?学习啦我们给大伙整理了关于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期望你们喜欢!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有关内容 ↓↓↓点击查阅↓↓↓  ??关于两岸关...

  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内地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关于两岸关系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如何写?学习啦我们给大伙整理了关于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期望你们喜欢!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有关内容 ↓↓↓点击查阅↓↓↓

  ??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浅析两岸关系进步的政策论文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500字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篇1

  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大伙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首次光复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郑死将来其后代将台湾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光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隶属国内管辖。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台湾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台湾脱离国内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内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内在,国民党被赶出国内、蜗居台湾。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由此才形成了台湾问题。处置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台湾问题的演变与进步

  新中国成立将来,蒋介石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国内统治的结束。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国内,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旧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后来李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将两岸关系飞速升温激化。李登辉之后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台湾,开始想肆无忌惮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张。2008年伴随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国内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取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年多来两岸经济关系大事不断,世所罕见。先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恢复规范性协商,在国内台湾先后举行四次要紧会谈,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获得了包含全方位直接双向“三通”、MOU在内的一系列具备里程碑意义的要紧成就,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方位、迅速进步阶段。

  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及可能出现的新特征

  两岸关系和平进步面临不小的挑战。现在的两岸关系是两年来最好机会,台海形势出现了对我有利的内外环境,李登辉的影响日渐式微;陈水扁被判无期徒刑,以“台独纲常”为宗旨的民进党早已下台。将来几年,岛内台独活动难于掀起大的风浪,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大势不可阻挡。下面两岸关系的进步将不可防止地触及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先易后难”、“先急后难”、“先经后政”、越到后来越难。难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对话议题。马英九当局对政治对话的态度渐趋守旧。所谓台湾岛内形成“共识”,事实上就是一种“托词”,假如民进党一直反对,岛内将永无共识;两岸对话还要夹带国际原因,这显然表明两岸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强化。

  2.经济合作机制化问题。马英九近年来不断重申ECFA的签署应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进行,必需符合“国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国民监督”的基本需要,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台湾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关系的定位问题,搞好了,会使两岸关系更亲密;搞不好“两岸”也会成为“两国”的开始。

  3.两岸军事互信问题。马英九在国18次国民党全代表会上显示,“由于两岸目前并没剑拔弩张,所以并没进行政治性谈判甚至打造军事互信机制的急迫性。”伴随时间的推移,台湾方面要价愈加高。同时,台湾却仍在计划向美国采购更多武器。在“军购”与“军事互信机制”之间,马当局定会选择前者。

  4.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近年以来,马当局继续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暂时放弃了16年前的“加入联合国”的活动,转而与国内协商弹性参与国际组织,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维。台湾当局的不断索取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无论是年台湾政局还是两岸关系,表面看是风平浪静,事实上却是暗潮汹涌。为此大家应该维持清醒认识,不可以盲目乐观,不可以被岛内执政者更替所左右,不可以被两岸关系的暂时缓和所迷惑。大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影响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权势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和平进步的主要现实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容低估。

  两年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进步的轨道,两岸达成对话协商规范,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新型两岸关系正在加速形成。同时大家也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在进入和平进步的轨道仅仅三年,在认可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在两岸关系达成历史性突破之后,两岸关系相应的进入有序推进、平稳进步的新时期。将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两岸关系将进入合作与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时期;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合作的衔接将愈加紧密;怎么样获得民心、争取民意支持将是将来两岸都要关注的焦点。

  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大国原因不容低估。两岸关系应该是中国的内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预。可以说两岸关系中任何一个现象与事件,又都是中国、美国、中国台湾三方面相互牵制和博弈的结果。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是美国问题。现在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长期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维持着藐视中间而事实上偏袒和支持台湾的做法。

  中国的对台斗争事实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以后,美国对海峡两岸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摆钟”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伴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时而左时而右的摇摆不定。斗争将使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目前两岸关系达成了历史性曲折和突破性进展,正朝着打造和平进步新局面的方向迈进。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断表态乐见两岸的和解。

  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岛内制约原因不可忽略

  1.岛内民意的走势左右两岸关系。目前台湾有一个最大的现实你,就是“台湾主体意识”的上升。

  2.民进党能否东山再起。从外部环境上讲,自从马英九主政台湾以来,马英九在竞选时的承诺一直非常难达成,马团队的民调也一直回落,台湾民众也颇有建议。另外,从国际局势上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一直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老婆,也不想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综上所述,民进党正在做着东山再起的筹备。不过从现在来看,民进党要想东山再起的确困难重重。

  新时期国内应该怎么样处置好两岸关系

  坚持“和平统1、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进步两岸关系、推进住过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倡导,同台湾同胞一道,加大两岸职员来往和经济文化范围的交流,坚决反对台湾分裂权势。

  坚持“和平统1、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进步两岸关系和达成和平统一的基础。

  解决台湾问题,达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大家寄期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好方法。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否认放弃用武力。

  参考文献

  [1]薛谋洪。美国借助台湾问题做文章由来已久[N].人民日报,1995-06-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款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条款集[Z].北京:世界常识出版社,1990。

  [4]中国国际法年刊[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5]王铁崖,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Z].北京:北京法律常识出版社,1982。

  [7]董云善,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篇2

  《两岸关系的探究》

  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门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应该关心时事,认识两岸关系的动态,抓住目前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有利机会,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要紧任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1、历史视线中的两岸关系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国内方面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进步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要紧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国内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依据国际国内形势进步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进步策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1、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进步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倡导,丰富和进步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倡导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拟定和推行,把国内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国内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2、两岸经济关系新进展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一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况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如火如荼,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初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达成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进步一同愿景”。2008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会。2008年5月以来,本着打造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获得要紧成就,两岸全方位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节奏。双方妥善处置一系列问题,维持两岸关系改变和发展趋势,推进两岸关系展示出和平进步的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一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些。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进两岸关系进步、达成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日益取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常见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不断巩固和进步。

  3、两岸文化交流有新突破

  打破非必须的人为障碍、樊篱,推进教育、文化、社会各方面交流合作是为彼此促进、彼此勉励提供保障。

  2011年4月24日,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与颇有渊源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共迎百年校庆。伴随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进程,两个清华大学开始愈加紧密地交流互动,这是整个两岸高校交流互动的缩影或者说文化交流的一个面向。两岸清华大学如此的高校教育合作,与台湾开放国内学生就读等文化合作为增进两岸相互知道,深化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甚至对于提高国家民族的竞争优势都有非常大帮助。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一同财富,也构成了两岸关系和平进步文化基础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增强这个核心,最主要的就是一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一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或有力地增强两岸同胞共有些文化认可和民族认可,提供两岸关系进步的文化动力和民意支持。

  在两岸经济合作已经获得丰硕成就、两岸各界大交流已经形成新局面的今天,大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知到通过文化交流去提高两岸同胞文化认可与民族认可的特别重要程度。两岸同胞都觉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中华文化的传人;进而觉得国内和台湾是自己一同的家园,要守护好、建设好这个家园;再进而觉得自己负有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此做源于己的努力,如此就可以消除很多误解和非必须的疑虑,进一步彼此理解、信任和关怀,进一步交流合作、互利双赢;也就可以超越政治歧见,在进步中去解决各种问题,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前进的道路。

  4、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协调进步是保障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进步,需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协调进步。一个文明社会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同进步的社会。两岸关系进步也应当是经济和文化协调进步的过程。

  两岸关系进步是按部就班的过程,需要要创造非常不错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来推进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两岸已有共识,敏锐、高层次政治问题暂时先搁置,给两岸老百姓特别是两岸年轻人最好的、宽松自由、一同进步的空间。在一同进步的时空环境背景下,两岸相互促进,相互知道,为达成两岸问题最后政治解决的共识创造较好条件。

  5、启示与展望

  目前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新形势启示大家,要将两岸和平进步向和平统一方 向引导,除去搁置争议以外,大家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策略高度,在经济、 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进步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 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进步框架的策略需要,体现了 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倡导,也体现了破解难点、打开僵 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六点建议已经成为国内对台工作的主轴。 以后要进一步看重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 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一同进步。其次,大家要继 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进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进步进程,大家才能有效地构建基础坚实、 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进步框架,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 家的认可,为两岸最后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并做好筹备。

  参考文献:

  【1】细数两岸名校渊源 台多名知名校友倾力两岸关系[N],中新网,2011-04-24

  【2】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新华社,2011-03-16

  【3】新闻资料:两岸经合会的来龙去脉[N],中新网,2011-02-22

  【4】《中国和平进步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郑必坚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篇3

  1、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维持好发展趋势,获得新的要紧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讲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要紧政策倡导。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一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平台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范围交流合作继续进步。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目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进步、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倡导。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势头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方位进步。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进步的基础。现在,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明确的一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备要紧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方位进步。维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倡导和活动。推进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以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一同的民族、文化认可,明确携手达成振兴中华的努力目的,一同谱写中华民族兴盛昌盛的新篇章。

  2、两岸的政治进步

  早在2012年7月,两岸经贸文化平台就初次增设政治性较强的“两岸和平进步”议题,可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萌芽。2012年底,“台北会谈”以“强化认可互信,深化和平进步”为主题,初次促成两岸“红蓝绿”学者直接对话,收到好的试水成效。2013年,自“习吴会”对“民间先行拓展政治对话”形成高度共识以来,包含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谈”、“两岸军事安全筑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关系进步与革新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的“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的“第7届两岸进步平台”等,频繁就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互信等议题践行“民间先行”,推进两岸民间政 治对话的内涵、机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在一系列铺垫之下,十月中旬的首届两岸和平平台达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高潮。

  2013年,两岸两会继往开来,打开两会机制化协商新局面。一是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服贸协议历经两年多商谈,在去年6月新任海协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张林中森初次会谈时终于顺利签署。该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打折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手段,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的要紧一环。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只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两岸两会下一阶段协商奠定好开局。二是加速推进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建议由来已久,但因岛内“台独”权势阻挠及政党轮替而几度延宕,直至2008年后台当局态度转变才重露希望。2012年8月,第八次“陈江会”将互设办事处第三提上日程。2013年3月,两岸两会在完成各自内部评估后,同时宣布双方赞同将互设办事处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标志着互设办事处进入实质协商阶段。此后,两会历经4次业务磋商,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实质内容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台当局现在已将有关议案提交“立法院”审议。两会互设办事处一旦落实,将是继两岸“三通”、陆客赴台之后的又一两岸关系里程碑。

  3、两岸的经济进步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岸经贸关系的遗憾,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争议,迄今未被批准生效。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签订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ECFA后续谈判的要紧成就,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的规范化与机制化进程获得要紧进展。但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岛内出版、美容等行业纷纷发动大规模抗争,民进党等绿营权势也竭力反对。几经周折,台湾朝野达成协议,协议“应经lsquo;立法院rsquo;逐条审查、表决,协议特定承诺表应逐项审查、表决,不能全案包裹表决,非经lsquo;立法院rsquo;实质审查通过,不能启动生效条约”。为此,服贸协议审查要举办16场公听会。截至12月17日,已经举办完成12场,后续仍有4场未举行。依据这一进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不可以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已成定局。这不可以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尽管这样,两岸经贸交流在2013年依旧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2014年,两会将商签防止双重课税、地震监测、大方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两岸新型产业合作将持续深化进步,两岸职员往来将维持热络进步态势,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进步”的局面将继续巩固与进步。可预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将继续维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进步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4、两岸文化进步

  文化部将继续推进商签两岸文化范围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的和阶段性手段,争取有所发展,提升交流合作的规范化、规范化水平。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这样来看。2013年,包含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便捷,深入一般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热门国内,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有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时时段增长了近220%。国内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达成按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据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范围的交流。

  回望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不断提高。如年初在台北成功举办由学术高峰平台、美术展、专题研讨会和两岸交流笔会等系列活动组成的“当代中国画学术平台”,成为迄今学术水平最高、展览规模及影响最大的美术专业活动之一。然而,相比两岸经济交流有ECFA保障,文化交流范围一直缺少一个整体的框架。2013年,两岸各界多次呼吁打造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含可以当令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12月22日,两岸70多家媒体参与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平台”在北京举行。平台发表的一同倡议提出:两岸媒体应继续推进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达成两岸大众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进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有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一同的梦,需要大伙一块儿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年1月14日.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20版.

↓↓↓下一页更多精彩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